从产房出来的那一刻起,新妈妈就开始坐月子了,月子坐的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新妈妈以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。所以新妈妈们就得提前了解产后如何保养,尤其是产后24小时需要知道的事。
身体正常状况有哪些
产后,新妈妈的身体大致状况是:体温略高、脉搏略缓慢、子宫位移、下腹阵发疼痛。
体温状况,新妈妈们不必担心,一般不会超过38度,且24小时候后就会恢复正常。
脉搏略缓慢,是由于子宫胎盘循环的停止和卧床休息导致的,也不用太担心。
分娩第一天,子宫底大约在平脐或脐下一指左右,大约在产后10天降入骨盆腔内。
刚分娩后,新妈妈会因为宫缩而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,这叫做“产后宫缩痛”,一般在2~3天后会自然消失。
观察产后出血量
目前,导致我国新妈妈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产后出血。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。
若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大于等于400毫升,就可判定为产后出血,需要及时治疗。
乳房护理
分娩后半小时就可以让宝宝吸吮乳头,这样可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,促进乳汁分泌。同时,还有利于子宫收缩。哺乳时间以5—10分钟为宜。可以每 1-3小时哺乳一次,哺乳的时间和频率与宝宝的需求以及胀奶的情况有关。
如果胀奶时间很长,宝宝又吸不出来奶的时候,可以及时用吸奶器吸空乳房,防止奶汁积聚,引发乳房不适或乳腺炎。经常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,也可以促进乳汁分泌,预防乳腺炎。
尽快排气排尿
分娩时,宝宝下降会压迫宝妈的膀胱、尿道,导致宝妈产后感觉不到尿意或排尿困难。自然分娩的妈妈,要在产后2-4小时排尿。因此顺产产妇应多喝水,尽快排第一次小便。
剖腹产的妈妈,第一天肯定要导尿,第二天或第三天拔掉导尿管后,要自己起床上厕所。
好好休息
怀孕生产可能是一个女人一生经历的最艰辛的工作,产后你会觉得自己身体虚弱、疲惫,连走路都无法独立完成,这其实都是正常的现象。分娩过程耗尽了妈妈体力,最重要的是休息,以确保体力的恢复。
吃有营养的食物
产后新妈妈身体比较虚弱,应补充一些有营养的食物。
自然分娩的妈妈,第一餐吃小米粥、藕粉这样的淀粉类流质食物,能量转化快。后面再逐渐增加青菜面条等好消化的、清淡的饮食,等开奶之后,再吃鱼汤鸡汤。一上来就大补,容易阻塞乳腺。
剖宫产的妈妈术后6小时内禁食。6小时之后,喝点萝卜汤、米汤,帮助尽快排气。不要吃奶制品、高蛋白、高油高糖的食物,会加重肠道负担,不利于排气的。
及时补水
由于产程中失血,以及进食过少都会导致体液丢失,因此要注意多喝水。
适当活动身体
分娩后身体虚弱乏力,但长时间躺卧在床上不仅不利于体力恢复,还容易降低排尿敏感度,引起尿潴留,导致产后出血。
因此,产后6-8小时,宝妈就可以尝试坐一坐;产后12小时,也可以根据个人体力,适当的下床活动。
剖宫产新妈妈在醒后也可以做些简单活动。比如伸伸胳膊,翻翻身等。
缓解疼痛
分娩后,因宫缩而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,一般在2—3天后会自然消失。此时,一个热水袋就能很好地帮助产妇缓解腹部的疼痛,并促进恶露早日排出。
私密清洁
医院里的护士每天会定时用专业的清洗液护理会阴部,给会阴部消毒。
产后24小时内若感到会阴部或肛门有下坠不适感、疼痛感,应请医生诊治,以防感染和血肿发生。
个人卫生
产后出汗量多,睡眠和初醒时更多,有时可浸湿内衣,常在数日内自行好转。
新妈妈产后衣着舒适,冷暖适宜,千万不要过分“捂”,使汗液不能蒸发,影响体内散热。
新妈妈要注意个人卫生。应该像平时一样刷牙、洗脸、梳头,饭前便后洗手,喂奶前洗手。只是产后第1天,身体比较虚弱,不宜洗澡,但可用温水擦浴。